【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從工業自動化到知識自動化
轉載:王飛躍 人工智能學家
【導讀】智能時代的核心技術將是知識自動化,因此必須從一開始就加快、加強以軟件形態為主的知識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
盡快形成軟件和物理形態平行互動的新型機器人系統,并以此為突破口,引發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迅速發展。 王飛躍院長
重點圍繞軟件機器人、知識機器人、平行機器人和相關的機器人學,對機器人發展的歷史與趨勢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機器人的未來發展:從工業自動化到知識自動化
【摘要】 重點圍繞軟件機器人、知識機器人、平行機器人和相關的機器人學,對機器人發展的歷史與趨勢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主要觀點如下:1) 在加強和提高現有工業機器人,特別是以物理形態為主的機器人技術與應用的基礎上,必須重視以軟件
形態為主的機器人,特別是知識機器人和虛實互動的平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2) 工業機器人曾在工業自動化過程中發揮過
重要作用,知識機器人的未來是知識自動化,必將在智能產業中起關鍵和核心作用,連通物理、社會和信息空間,使工業制造
系統從過去的牛頓式機械系統成為默頓式智能系統,這就是未來機器人發展的主要特征。
【關鍵詞】機器人;機器人學;軟件機器人;知識機器人;云機器人;平行機器人;知識自動化;智能產業
近年來,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各發達國家的空前重視,從美國的“國家機器人計劃”、歐盟的
“SPARC機器人研發計劃”,到日本的“機器人新戰略”等,充分表明機器人技術對發展國家實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中國相關部門對機器人技術的研發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尤其是自2014年起,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我國機器人
產業的發展呈爆發式增長,一場中國式的機器人“大躍進”勢不可擋。
據報道,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5.7萬臺,與2013年的3.6萬臺同比增長55%,約占全球市場總銷量的1/4。中國已經
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但其中2013年國內企業僅占中國市場銷量的15%左右。另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
統計,2005—2014年間,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2.9%,而2004—2013年間為29.8%。預計到2017年,
工業、服務和特種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50億美元,并帶動相關產業上千億美元的增長。該統計同時還指出,2013年,
中國每萬名制造業從業人員機器人保有量僅為25臺,而世界平均水平為58臺,其中韓國396臺、日本332臺、德國273臺。
對于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汽車行業,先進汽車生產國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均己達到1000臺/萬人,而中國僅為213臺/萬人。
因此,在目前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健康有效地發展機器人技術,是一個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人才培養、深入應用、讓機器人
在產品產業的轉型升級中切實發揮作用,是大家公認的正確途徑。同時,本文認為,除物理形態的機器人之外,應更加注重軟件
形態的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吸取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中“重硬件、輕軟件”所造成的信息技術與產業長期整體落后的慘痛教訓,
避免重蹈覆轍。工業時代的核心技術是工業自動化,物理機器人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智能時代的核心技術將是知識自動化,
因此必須從一開始就加快、加強以軟件形態為主的知識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以軟件機器人的發展促進物理機器人的升級,盡快
形成軟件和物理形態平行互動的新型機器人系統,并以此為突破口,引發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迅速發展。